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风貌保护与践行研究

2023/03/18


设计论证

新疆喀什历史街区作为新疆地域文化的特殊信息载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项目根据自治区教育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研究第2条: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风貌保护与践行研究进行申报。


一、 国内外研究概述

(1)国外研究现状: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以历史古城、古镇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也多立足于本国,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如:(美)琳恩.伊丽莎白卡萨德勒亚当斯编著的《新乡土建筑---当代天然建造方法》,论述了美国乡土民居建筑的建造理论。为当代还原“自然建筑”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又如美国建筑师米利埃•阿姆伯兹充分发挥覆土的生态优势,从居住型用房、公共设施都做了大量的设计实验。早期法国里昂的建筑师Francois Cointeranx在1740年已是推广生土建筑的先驱。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造成了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澳大利亚建筑师巴格斯和英国建筑师坤木比为代表对覆土式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另外,国外学者对新疆区域建筑遗址的研究,主要从历史学、考古学和地理学等方面进行论证。如:俄国奥登堡考察队员C.M.杜丁编著的《中国新疆的建筑遗址》,叙述了新疆焉耆、吐鲁番地区的古代建筑遗址的形制、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及装饰等内容。

(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从事我国历史古民居研究的学者很多,他们从各个层面论述考证了江南地区乡土建筑文化。如黄汉民的《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单德启的《安徽民居》,马勇虎的《和谐有序的乡村社区(呈坎)/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等著作。以新疆民居现状研究的专项著作有严大椿的《新疆民居》,张胜仪的《新疆传统建筑艺术》,陈震东的《新疆民居》,叶禾的《少数民族民居》和陆元鼎的《中国民居建筑》等。上述研究成果多呈现于新疆民居建筑的综合性研究,以建筑历史理论为研究的有常青撰写的《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专著,论述古代西域建筑的历史颤变。其次,还有部分高校硕\博学者关注生土民居建筑的研究,主要基于考山西、陕西、云南等地的生土民居研究,如王晓华撰写的《生土建筑的生命机制》等对我国陕西中原地区的生态民居建筑文化进行了宽泛论证。

终上所述,虽然在我国民居理论研究体系中,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对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风貌保护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尚无完整的“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风貌保护“实践运用研究成果。

(3)、选题的意义

喀什噶尔古城即今喀什市城区主体部分。自古地处丝路之要衢,是我国西域佛教与伊斯兰教文化的中心。喀什老城核心区位于喀什市市中心,主要由吾斯塘博依街办、亚瓦格街办和恰萨街办辖区构成,总占地面积约为1.58平方公里。目前已被国家、自治区列入重点保护和改造的历史文化名城。

a、探寻历史沿革与变迁根源,梳理文化脉络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喀什现状人文资源、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空间布局、历史文化、老城区建筑风貌等方面的分析,阅读喀什城市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应对于国家、区域发展背景和政策对于喀什的要求和使命,发现老城核心区和公共服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优势潜能,理清喀什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和人文景观肌理,明确喀什老城核心区的文化定位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关系,从而制定喀什老城区的公共服务和文化发展策略并构建相应的设施体系。

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加速西部开发的现实意义。

“传统”与“现代”人居模式相互融合是今后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居住模式和建造方法的探究,紧跟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保护和开发濒临失传的原生态技术,发扬原传统生态理念的积极文化成果,促进生活方式和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关系,改进农牧区居住状况,提高生存环境质量,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革新双重进步的目标。因而,本课题力求寻觅治理与规划的有效模式、方法,建立相符的民居构筑体系,对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升新疆区域居住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速西部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喀什老城区优秀传统民居文化及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老城区历史文化元素汇集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历史性和准确性,其主要基本思路和方法如下:

1、老城区基础资料汇总工作

本项研究依据喀什老城区指挥部提供目前已有的老城区全部资料,了解和掌握喀什老城区的资料中的基本情况,即:

(1)、掌握与自然环境保持的总体格局。

(2)、掌握公共建筑、宗教建筑、文体建筑分布图。

(3)、掌握传统民俗文化场所分布(手工艺、餐饮、巴扎等)。

(4)、掌握优秀古民居分布图。

2、老城区现状复核工作

在初步掌握喀什老城区的基本信息情况下,派专业工作组下现场进行复核,对有价值的街区及其它建筑等进行复核。

(1)、街景现状的复核

(2)、优秀古民居分布及建筑装饰的复核

(3)、公共建筑、宗教建筑、文体建筑采样复核

3、文献查阅与考证

以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阅读喀什城市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发现老城核心制约因素及优势潜能,理清喀什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和人文景观肌理。

(1)、喀什历史沿革

(2)、喀什历史遗存

(3)、喀什重大事件

(4)、喀什宗教文化

(5)、喀什的历史名人

(6)、喀什的民间民俗文化

4、核心街区文化节点的筛选、汇总

通过文化路径的梳理(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点),结合片区的人文景观特色(面),塑造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老城区形象和品牌。

(1)、确定已经形成的街区节点

(2)、考察具有文化特点的潜在街区节点

(3)、规划有待于开发的旅游街区节点

(4)、确认需要保护的古民居历史街区节点

5、街道风貌、景观节点及公共艺术的文化定位

针对喀什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设定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拓宽老城区居民就业、文化保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1)、公共汽车站牌设计

(2)、街道家具

(3)、街道风貌保护设计

(4)、景观节点设计

6、编制喀什葛尔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报告

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复合增效发展,提升其国际化品质和影响力,形成新的城市品牌。

(1)、喀什葛尔历史文化资源资讯报告

(2)、喀什葛尔古城街区风貌设计图本

 

三.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1、理论创新

a、设立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老城区国际化品牌形象

针对喀什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在人口与公共服务配置关系、地域文化对游憩体系构建的作用机制、公共服务与旅游发展之间的供需矛盾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整个老城区的文化旅游系统和公共设施的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塑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际化品牌,提升老城区的功能和形象。

b、以“文明、繁荣、发展”为主线,提炼地方文化特色

以文明传承为前提,通过文化路径的梳理(线)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点),结合片区的人文景观特色(面),塑造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老城区形象和品牌,试图探索出一条将城市生活同老城区居民就业、文化保育、旅游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并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以此带动整个老城区的文明、繁荣与发展。

c、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城市经济的复合增效发展

通过梳理喀什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脉络,挖掘其文化特色和价值,明确其文化资源生存环境和保护价值,整合文化资源,构建适宜的文化配套设施,在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前提下,发挥喀什文化老城区的品牌效应,使文化的梳理更好地融入和促进城市的总体发展,实现历史文化与城市经济复合增效发展;通过地方特色和文化品牌的树立,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提升其国际化品质和影响力。

 

2、运用价值

喀什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多重文明的交汇地,形成了复合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地域文化,同时喀什又是是南疆著名的绿洲城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又与中原文化具有显著的内在一致性,是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聚居地,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形态,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居住文化中的形制、空间、装饰的特色。汇集了维吾尔族审美意识与追求。

(1)价值一:喀什作为丝路城市的杰出代表,可以作为当前新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展示利用,可以很好促进当地旅游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价值二:通过对喀什老城核心区的历史文化民居保护,弘扬城市文化特色,可以有效提升喀什的文化品牌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价值三:喀什老城核心区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聚居地,对原住居民具有独特的情感意义,保存老城区的传统格局,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和群体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

(4)价值四:喀什民居建筑文化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其建造模式,空间形态、装饰纹样是最佳的适应与当地气候、地理、人文的建筑形态,将其去其糟粕存之真美,为改善和再生新型生态、低碳的现代民居建设提供依据具有广泛的推广作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