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土民居”主题的住宅设计教学研究

2023/03/18

基金资助:

1、本文为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资助项目《住宅设计与新疆乡土民居创新设计教学研究》

2、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空间模式研究》,编号10JYC760086。

3、本文为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资助项目《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风貌保护与践行研究》编号040812A02

 

【内容摘要】:教学研究是高校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导入实体课程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设计意识、设计思维、设计表达及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本论文分析和记录了以“生土民居”为主题的住宅设计教学研究,旨在竭力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注重认知乡土居住建筑文化内涵,并通过科学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方法,展示区域性特色教学研究。

【关键词】:生土民居、住宅设计、教学研究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艺术设计是一种以系统的方式,对人为造物活动中人的创造行为、技术、艺术以及由此所制造的设计物,产生的各种设计现象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与创新活动”。

住宅设计隶属艺术设计学科范畴,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是一个准确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去寻找问题答案的训练过程。住宅设计课程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常常依据城市住宅标准户型, 进行“模拟式”课堂教学。学生则通过学习过程, 掌握住宅设计基础要素,理解和摸索其设计程序与规律。

毋庸置疑,住宅设计课程不仅担负着教学大纲制定的常规教学任务,而且是一项承载社会责任与实践创新并举的教学活动。新疆典型的居住文化“生土民居”以“课程”形式进入课堂教学领域,将对新疆本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介和促进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凸显本院注重传统文化形态的学术研究,以利于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如图1)



一、 “生土民居”的主题背景

住宅设计课程教学的第一步是确立一个相应的研究目标。2008至2012年期间,笔者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新疆生土民居建筑形态研究》、地方政府项目《喀什葛尔古城历史风貌保护》;以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新疆吐鲁番传统聚落人居空间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中,经过理论查新与田野考察,认识和体会到新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与艺术价值,而且存在着支撑体、材料混合、建造模数等诸多亟待解决的创新设计问题。作为新疆区域性专业教研机构的研究视域,“生土民居”可谓是校本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与研究内容之一。

新疆“生土民居”是乡土文化的自然产物,为世代沿袭的建筑范式,是经过千年锤炼、浓缩而成的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更是地域文化发展的图形读本。其建筑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喀什、和田等地区,蕴含着维吾尔人伦理、宗教、哲学等朴素的审美意识,是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以主观条件的延伸形成了对人居空间的功能需求、空间使用习惯、空间领域界定的表现内容。基于这些不同异域的“生土民居”,本校在06-09级共四届本科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中,实施了对新疆传统 “生土民居”建筑设计、保护与创新的教学研究。其目的在于探讨吐鲁番、喀什等地生土民居的再生设计,拓展当代居住文化语言形式,达到传承区域居住建筑文化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教案编制与课堂实施

“教案是教学实施的计划,是教学意图的具体体现。”“教案的设计好比科学实验中设计实验环节。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在于如何将建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放在一个类似实验室的、有序的和有控制的环境下去展开。” 本院住宅设计课程设立于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课时总量为98学时。笔者依据教学大纲,确立了“生土民居”的主题内容,科学合理地编制教案,包括训练模块、研究方法与成果展示等系列教学模块的实施活动。(如图2) 



1、三个训练模块:预备/理论/实践

模块训练自始至终贯穿于教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住宅设计教学中,运用预备/理论/实践三个基本课程训练模块,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联性和反复性,建构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施“生土民居”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任务。

(1)、预备学习:包含课外大师住宅设计作品临摹和“生土民居”田野调查两部分内容。笔者认为临摹是初学者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住宅设计范例的查阅和举一反三的临摹,全面接触住宅设计案例中丰富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手段与方法。田野调研则是对现实住宅繁多信息的归类、分析,从感知中萃取知识要点,挖掘出“生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质和变异,并编制较为详实的设计任务书。这种提前预习方法的学习,对实施住宅设计教学和展现最终设计成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理论学习:“设计理论是建立在广阔的设计现象的基础之上,具有系统的知识和共同的特征。” 住宅设计理论包括宏观、中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理论学习,涵盖建造模式、空间布局、建造方法及建造材料等设计原理,以揭示人类住宅设计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理论,客观地反映人类古今居住设计活动的发展规律。学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探寻住宅设计的史料变迁、建造模式、空间结构等一系列人居环境问题,从逻辑、民族、人文、心理、结构等理论层面上,多视角地把握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生土民居”住宅设计。

(3)、分组实践:以团队组合方式实施“生土民居”住宅设计课程。首先,分别组建3-5人课题小组,通过协同合作切入教学内容,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增进课程的交互性,促进专业知识的溶合,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与教学环境。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式教学机制,将有效地促进学生设计的思维递进,强化其专业设计能力,以展示学生设计意向。由此,探讨如何跨越具体问题的羁绊,来实现最终设计结果的学习过程。

2. 两个实施步骤:“快图”/“渲染”

 ⑴“快图”(Esquisse )源于法语,“快图”法是设计专业训练方法的精髓,其主要任务是为设计寻找一个目标和定位。这一步骤是通过非连续性的教学互动,产生新的图示概念。在表现“生土民居”设计过程中,使学生被迫在较短时间内,将芜杂的直观感悟,快速转换为设计构思,并以“快图”方式准确地表达其设计概念。“快图”设计步骤是发展一种明晰和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设计手段,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了设计思维,通过徒手表现方法获取多样的图示方案,确保了完成设计任务的真实性和独创性。(如图3)

(2)“渲染”法也称“设计渲染”( Esquisse-project Rnedu), 是在“快图”阶段之后的设计发展。学生通过相对长的课时量,用多元设计语境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化。这一步骤包含CAD制图的细节深入、Sketchup空间草模、实体泥模样稿等多个设计表现环节。“设计渲染”不是对“快图”设计构思的质疑,而是将“快图”中隐晦的设计部分进行深入和完善。例如;在“生土民居”设计内容中,空间、布局、柱体、檐口、托基、装饰、构件等显性和隐性的设计,均通过“设计渲染”的多元语境来逐步澄清。其中传递着学生对“生土民居”建筑结构、技术、材料等综合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运用逻辑推理与控制方法实现对“生土民居”的再生设计。这一教学过程并非完成民居建筑形式的图象复原,而是具有科技含量和创新设计的研究内涵。(如图4-5)



3、综合展示:方案/模型/报告

教学效果必将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表达。方案展示、模型展示、研究报告,是“生土民居”住宅设计教学中学生必须完成的成果形式和研究内容,这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定与总结,也是对教师教学研究的具体评价。(如图6)



5.jpg


①“方案展示”是以最初的草图、构思到深化设计、细部设计来呈现上述教学研究过程,学生以多元化方式展示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例如: “吐鲁番生土住宅绿色设计” 的课堂习作,体现了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及其技术的训练过程,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形成并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认知。②“模型展示”是对形态、体积、结构、空间的深度认识和研究。即从创意构思到形式确立、材料选择、模型制作等系列课堂实践,树立整体设计观念和表现能力,为后期专业设计学习夯实专业基础。③“研究报告”则是对所学课程内容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居住的设计发展史,总结设计原理、设计技法等专业理论,继而深入思考 “住宅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

上述系列的课堂学习与研究方法,均贯穿于相互关联与互动的整体住宅设计中,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并以综合性成果的展示途径,全方位阐明了“生土民居”建筑设计主题的教学内容。


三、“生土民居”的研究内涵 

⑴、拓展课程资源:“生土民居”是新疆各族人民在特定环境中,利用自然条件,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居住文化形态。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展开对本土“生土民居”建筑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模拟教学体系,开发了教学内容的新资源;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模拟”抽象设计转换到 “生土民居”这一具体、明确、可触摸的社会案例设计中。乡土文化进入课程教学体系,对区域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尤为至关重要。

⑵、传承地域文化:“生土民居”融入住宅设计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校外各种文化现象与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自觉地汲取乡土文化营养的意识与能力。以往传统课程体系下,课程教育与地域文化相互隔离,使学生往往缺乏对区域文化的基本认识和参与能力。乡土文化的融入,形成了学生认识“社会”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提出“生土民居”建筑艺术传承和拯救的思路,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具备承担对社会观察、社会责任和传承区域文化的职业职责。

⑶、培养创新能力:住宅设计课程以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展开对“生土民居”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置换、转化等创新实验性的教学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生土民居”的创新在于空间、形式、结构等多维视角的研究, 以及对“生土民居”建筑艺术进行筛选、提炼、加工、改造,并以崭新的形式呈现。

 

结语

“主题设计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是以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种具有实证精神的设计方法去探寻设计的一般规律、艺术的感知方式,以及两者的结合点,和事物呈现的多种可能性”。住宅设计教学研究以“生土民居”为主题,是一次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实验研究,课程探讨和分析了新疆“生土民居”建筑艺术的价值与技术的缺失,学习了住宅设计的基础设计原理(如图7)。其教学成果参加了2010年的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四界环境艺术《为中国而设计》的赛事活动,并以良好的成绩获得“中国美术创作”提名奖,赢得国内一些同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予的诸多好评,尽管作品设计在深度与广度、艺术与功用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说明“生土民居”建筑艺术的课题教学极具挖掘潜力,对于住宅设计继续探索“区域性”居住文化的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